欢迎访问四川省水产局门户网站! 2020年08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
|
|
|
|
|
|
|
|
|
|
  新闻动态
  政策法规
  办事指南
  通知公告
  现代渔业
  质量安全
  保护区管理
  科技推广
  渔政管理
  行业风采
  标本馆建设
  关于我们
> 渔政管理 > 资源保护 > 文章内容
抓好生态大保护 实现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9-05-22 11:35 来源:宜宾晚报 作者:蒋前川 点击:

   宜宾是长江的首城,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和生态屏障。

   近年来,由于长江涉水工程建设、过度捕捞、航道整治、采砂挖石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中珍稀野生鱼类生存环境受到影响,特别是长江鲟自然种群规模急剧缩小; 2000年左右,自然繁殖活动停止,自然种群已无法自我维持,即将面临野外绝迹。保护长江生态,刻不容缓。

   昨(21)日,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联合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起2019年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宣传系列活动在宜宾合江门地标广场举办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宣传活动。活动现场,专家、学者共同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抓好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赵依民(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非常重要。有一种说法,长江病了,长江生态里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鱼的多少,水生生物是串联流域的一个关键环节。拿宜宾来说,历史上中华鲟在这一带产卵繁殖,然后游到海洋里去,十四五年后还要回来,把整个物质交换都来了循环。这些年,一些鱼类受到人类高强度活动的干扰,鱼类在减少,有些甚至在灭绝。农业农村部在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区等区域全面禁渔,渔民也作出了很大的牺牲,但是社会对于保护和修复的认识还不完全一致。通过宣传,就是要告诉大家,什么是保护,什么是修复,为什么要保护和修复,用什么样的技术?保护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丧失了环境,不可能持续发展,发展必须要保护好环境。保护长江生态需要整合各方力量,实现共同的、系统的保护。

任文伟(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淡水项目主任):

   世界自然基金会把长江流域列为全球35个最重要的生态区,长江生态在全球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的长江也是人类活动比较密集的区域,是中国的一个经济带,面临的保护与发展的冲突比较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实现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和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的根本遵循。这个共字很关键,长江上、中、下游区域要共同联动起来,才能保护好长江的水生态;共字有几个层面,政府各个部门,要齐心协力抓大保护;长江流域涉及的上中下游城市要共抓大保护;企业、社会组织、民众也要一起参与进来。我们也是希望通过推动长江保护,去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这是世界自然基金会非常关注的一个点。举办这次活动,就是希望联动政府部门,抓好大保护,同时作好宣传,在沿江城市举办的分场活动中,和媒体互动,呼吁公众关注长江生态大保护。

杜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去年《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启动仪式暨增殖放流活动,放流了8.5余万尾长江鲟,从监测结果上看,无论是在洪水期还是枯水期,都能看出它们已适应长江的生态环境。这些长江鲟主要分布在向家坝以下的金沙江流域到长江江安段范围内,而幼鱼分布的范围要比成鱼广,在长江宜宾段以下到重庆福临都有监测到。放流的长江鲟亲鱼、幼鱼,从被回捕、误捕以及巡护队反馈到的信息显示,健康状况都比较好,90%左右的鱼都有体长和体重的增长,说明放流的长江鲟在野外生存状态良好。长江鲟从2000年后停止了自然产卵活动,意味着在野外无法自己繁殖、生存,此次大规模的放流就是恢复资源,补充群体数量,希望它们能够在自然界互相识别对方,找到合适的产卵场,实现种群的延续,最终实现种群的重建。围绕着去年、今年放流的亲鱼,我们进行了系列测试,目前还没有检测到长江鲟的自然繁殖,但是已检测到其他很多鱼类的繁殖场所。通过下一步改善亲鱼的放流计划,让它们更好地在野外发育成熟,实现自然交配产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