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四川省水产养殖病害情况通报
一、五月份病害情况
据全省18个市(州)121个测报点对2.8万亩池塘养殖中12个养殖品种监测,5月份全省共发生了11种疾病,其中:细菌性疾病6种,寄生虫疾病4种,非病源性疾病缺氧症1种。疾病主要是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症、打印病、竖鳞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孢子虫病、小瓜虫病以及草、鲢、鳙鱼缺氧症。
二、下一阶段病害预测及注意事项
随着气温、水温不断升高,鱼类进入生长旺季,投饵量加大,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增加,遇暴雨、强对流等特殊天气,水质极易变差,造成水产养殖病害高发。应重点关注赤皮病、肠炎病、烂鳃病、打印病、细菌性出血性败血症、鮰类肠败血症、草鱼出血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1、加强养殖生产管理。随着水温升高,鱼类摄食活动增加,加强投喂,投喂新鲜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减少残饵;定期使用生石灰等泼洒水体,及时调节水质或加注新水,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保持优良的养殖环境;做好生产过程中的苗种放养、投入品、用药等并作好记录。
2、密切关注天气变化。6月份是水产养殖非常重要的时期,雷雨、闷热天气频繁出现,池塘容易因缺氧而发生泛池,要加强日常管理,坚持巡塘,发现缺氧应及时采取开启增氧机、加注新水等措施。暴雨过后,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及时做好消毒清整、水质调控等。
3、加强病害防控。做好鱼病预防工作,包括选放优质种苗、水质调控、合理投喂等。相关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方法请登录“www.adds.org.cn(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的‘常见疾病栏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