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监测

2017年9月四川省水产养殖病害情况通报

一、九月份病害情况


2017年9月份,我省对19个市州的106个监测点的池塘及流水养殖,开展了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监测。覆盖养殖面积2.9万亩,监测养殖品种12个,共发生12种疾病,其中:细菌性疾病6种,寄生虫疾病3种,鲈鱼不明病因的疾病1种,非病原性疾病2种(草鱼肝胆综合症以及草、鲢、鳙缺氧症)。


二、十月份可能发生的病害及预防措施


10月份,我省平均气温一般在14℃~20℃左右,随着气温的下降,养殖生物病害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有所降低,重点预防鱼类的烂鳃病、肠炎病、打印病、赤皮病、小瓜虫病、锚头蚤病、水霉病等疾病。大多数养殖的水产动物已经进入养成后期,养殖水体载鱼量较大,早晚温差大,气温变化幅度大,应密切关注养殖水体水质的变化,特别是溶解氧、氨氮等水质指标,避免因水温急剧变化而造成鱼类的缺氧死亡。


1、加强水质调控。适时加注新水,开机增氧,泼洒生石灰、微生态制剂等改良水质、底质,适当加深池水。


2、做好商品鱼销售。根据市场需求,达到商品规格的尽快上市,降低水体负载,有利养殖对象健康,在起捕上市或在转塘、并塘的过程中,尽量细心操作,避免机械损伤导致的鱼病发生。


3、做好疫病预防。气温下降不多投,根据水温、天气以及吃食情况合理投喂优质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和免疫多糖等,以增强养殖对象的抗病力。一旦发现病情,及时进行临床诊断和药敏实验,科学规范用药,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相关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方法请登录“www.adds.org.cn(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的‘自主诊断栏目’)”查询。